今早,共享单车第一单并购——摩拜并购由你单车的消息满天飞。
就此,全天候科技向摩拜求证,得到的反馈是,“报道不准确,摩拜聚焦于持续提高用户体验,提升核心技术竞争力,并加快国内外城市拓展步伐。”
腾讯创业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称,摩拜单车将于近日完成对由你单车(UniBike)的收购,这也将成为共享单车领域第一桩并购案。收购金额尚不清楚,但知情人士称,之前由你单车1亿元A轮融资的投资方正是摩拜。该知情人士分析,由你单车未来将与摩拜形成协同效应,摩拜主攻高端市场,由你单车则希望通过免押金的方式在低端市场抢占大量用户。
前两天,ofo早期投资人朱啸虎告诉全天候科技:ofo摩拜下一步是先清场,目前没考虑合并。
今天传出摩拜收购由你单车,似乎摩拜较ofo率先发起了清场动作。不过,目前这桩收购是否真实变得有点让人摸不着头脑。
不过,除了清场,海外市场的确也是双方争夺的焦点之一。
昨日,“摩拜单车宣布进入日本,并已在福冈市成立摩拜单车日本分公司”的消息再一次吸引大量关注。这已经是摩拜在除中国外全球第三个国家布局,预计今年底还将覆盖全球200个城市。
同时,共享单车的另一巨头——ofo也在海外跑马圈地,计划到2017年底覆盖全球20个国家。
可见,摩拜ofo已经把战火烧到了全球。那么,就出海而言,两家公司出海的战略各有什么特点?在决定他们胜负大局的因素中,出海是否真的那么迫切?这些都还要细细思考。
ofo摩拜全球拼杀
在迈向国际的道路上,ofo领先摩拜一步。
2016年12月,ofo小黄车发布全球战略,正式宣布在硅谷、伦敦等城市开启试运营,成为国内第一家开拓海外市场的共享单车企业。随后,ofo小黄车开始在新加坡、伦敦、剑桥、美国“西南偏南”大会贸易展、哈萨克斯坦世博会等地出现。
据统计,截至目前,6个月时间里ofo小黄车已经在美国、英国、新加坡、哈萨克斯坦等国共120个城市同步运营,投放车辆数目超过600万,用户累计骑行高达10亿次,到2017年底计划覆盖全球20个国家。
摩拜虽然走出去慢了一些,但在全球的布局依然不容小觑。
2017年3月,摩拜成功登陆新加坡市场,迈开了走出国门的第一步。差不多3个月后,摩拜加紧了国际化的步伐,陆续在曼彻斯特、索尔福德、日本等地投放单车。
历时3个月,开拓3个国家、2个大洲,横跨东西半球,这一系列的动作都是摩拜在完成其全球布局的拼图,而且未来这一扩张将持续进行,计划到 2017 年底摩拜单车将服务全球 200 个城市。
据统计,截至目前,3个月时间内摩拜单车已经在新加坡、英国、日本等国超过100个城市投放超过500万辆智能共享单车,超过1亿的注册用户,每天骑行超过2000万次。
无论从布局规模看,还是从服务数量看,ofo和摩拜在海外的竞争如火如荼,彼此你追我赶。
摩拜ofo出海逻辑
回顾两家单车这半年来的海外扩张之路,可以发现ofo和摩拜虽然各有特色,但也有相互共通的地方,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:
其一,ofo和摩拜都把新加坡作为全球化布局的第一步。
两家公司虽然都把新加坡作为海外布局的第一站,但是各有各的原因。
对于摩拜而言,最主要的原因可能就是其坚强的后盾——新加坡国有投资公司淡马锡。淡马锡在很早之前参与了摩拜D轮融资,想必会为摩拜开发新加坡市场提供有利支持。另外,新加坡经济比较发达,政策、法规、基础设施这些都相对稳定、完善,它还是全球智能手机普及率最高的国家之一。所以,投资这里既能获得帮助,又能更好的维持单车的运营。
而对于ofo而言,最初选择新加坡市场大概看重“最后一公里”交通的巨大市场。因为新加坡限制私有汽车,打车费用又高,因此在连接公交站点和生活场所的“最后一公里”就成了巨大市场。
其二,ofo和摩拜的出海都将目标市场主要放在了经济发展程度较高的国家。
一般来说,选择出海的公司都会通过两种路径:从高阶到低阶,像一些国内的手机厂商都选择东南亚国家布局;另一种,就是ofo和摩拜这样,选择从低阶到高阶。他们将中国的共享单车技术带到欧美发达国家,变C2C(Copy to China)为to China Copy(到中国复制)。“中国智造”的出海,瞄向国民素质较好、经济发展程度更高的地区,不仅是以市场为导向,也是为了降低可能发生的单车损坏等问题。
其三,ofo的海外布局比较偏好借用大型活动的舞台。
相较于摩拜向海外布局的方式,ofo有一个特点:更愿意借由一些大型活动的舞台发布ofo小黄车,从而在海外市场引起讨论,刮起一阵风潮。
ofo通过美国的道路是借由美国“西南偏南”大会专设的贸易展,而骑到阿斯塔纳则是通过哈萨克斯坦世博会。可以预见,ofo进驻海外的这一方式短期内可以起到不错的效果。
海外市场:花絮还是必争之地?
就在两家公司都把战场开到国外,誓要把全球化战略进行到底的时候,有必要冷静下来,仔细思考海外市场是否真的那么重要?回答这个问题,还是要落脚到成本、市场和竞争对手这几个问题上来。
从成本的角度说,国内共享单车企业有低价优势,但形势不明朗。
据腾讯科技报道,美国一辆单车的价格是300美金,而ofo送到美国的单车造价在100美金左右,公司将生产制作的工作交给了凤凰自行车。相比较国外的劳动力价格,国内低廉的劳动力优势更进一步帮助ofo降低了成本。
从运营的角度来说,ofo在美国市场采取1美元的低价赢取市场,在新加坡每次骑行只收取0.5新加坡元,新加坡当地的公司则是每小时7-8新加坡元。所以说,国内共享单车的价格优势还是相当明显。
但是,海外扩张的道路也不都是一帆风顺的。
据新浪综合报道,新加坡的共享单车企业就已经指责ofo的不公平竞争,称ofo没有支付公共场地的使用费。新加坡陆交局虽然目前是“观其行”的态度,但也明确表示:“对于可能出现的乱停乱放,除了拖走外,将视情采取进一步措施。”
随着中国共享单车企业在国外发展越来越大,通过低价优势获取市场以后,各国政府将作何态度,一切都还是未知。
从市场的角度说,国际市场相较于国内市场缺乏先天条件。
国内外市场在共享单车的需求上有着先天的不同。
欧美国家,一般都地广人稀、人口密度小。基本上各家都有私家车,道路拥堵的情况较少,商场、学校这类场所距离家较远,除了部分超级城市,一般需要共享单车出行的地方比较少。
中国,虽然国土面积大,但人口密度也大,集中分布在中东部地区,特别是沿海城市。道路拥堵情况严重,所以有些人已经更愿意选择公共交通工具。特别是“最后一公里”距离的出现,让很多人对共享单车有着极大需求。
据艾瑞数据统计显示,截止今年5月,ofo月度活跃用户已增长至 6272 万,摩拜月活跃用户增长至 5838 万。而据《全国人口普查条例》和《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2015年全国1%人口抽样调查的通知》预估,大陆地区人口约13.7亿人次,其中15-59岁人口约9.2亿人次,这一数据远远超过目前ofo和摩拜单车的月活用户数。
从竞争对手的角度,国内共享单车面临着来自多方的挑战。
《华尔街日报》6月9日发文表示,美国的limebike等不少共享单车企业正借鉴中国无桩单车模式,在美国掀起了无桩共享单车风潮。
《悉尼先驱晨报》网站6月18日报道称,悉尼科技大学毕业生唐纳德·唐在澳大利亚创立了Reddy Go,该公司计划今年7月份在悉尼CBD城市铁路各站放置装有GPS的红色自行车。
摩拜和ofo在海外最大的竞争对手应该就是新加坡共享单车公司——obike。
4月26日,该公司投入马来西亚市场,5月9日迅速接入泰国市场,6月15日,已经投放到墨尔本街头。据统计,oBike位列IOS和Google Play新加坡全类别下载榜第一,在马来西亚和泰国市场也是占据同类品牌第一名。
由此可见,国产共享单车品牌在海外还面临巨大的竞争压力,相较一些本土公司还是有一定的劣势。
投资人评单车出海
Ofo早期投资人、金沙江创投合伙人朱哮虎在接受全天候科技采访时说:“海外市场肯定是存在的,但这不是主流,只是些花絮,主流市场一定是在国内。”
但腾讯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可能有不一样的意见,他在领投摩拜单车6亿元E轮投资后这样说到:“腾讯非常认同和赞赏摩拜单车的愿景,并看好和支持摩拜单车的未来发展。”摩拜单车联合创始人兼CEO王晓峰也表示E轮融资主要用途之一就是加速国际化进程。
这场共享单车领域领头公司的战火已经在海外燃起,未来将会战局的走向将如何改变?一切还拭目以待。
无论你是外包公司、程序员还是app开发、微信开发、小程序开发、网站建设需求者,在选择平台时。一定要根据自己的情况,以及平台特色,选择适合自己的众包平台。
【酬诚众包】专业提供靠谱的软件开发,APP制作、微信小程序开发、网站开发团队,为企业打造用户满意的PC、移动APP。软件外包一个酬诚就够了。